首页 > 学术会议

汇智启新、砺行致远——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年终巡讲暨2023肺癌精准治疗国家级继教班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12-26 来源:湖北省抗癌协会

岁聿云暮,渐入暖春,2023年12月16—17日,由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承办的“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年终巡讲暨2023肺癌精准治疗国家级继教班”在美丽的江城武汉顺利召开。

本次大会汇聚了国内肺癌肿瘤领域诸多经验丰富且才华横溢的专家学者,他们不仅分享了学术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总结了各自在临床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共同探讨和挖掘出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旨在为肺癌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大会成功吸引了众多省内医务工作者的积极互动参与,交流思想,共享智慧,共同打造了一场冬日里温暖而气氛浓厚的学术盛宴。

 

大会第一天:12月16日

下午15:00,大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教授的致辞中拉开序幕。董教授指出,面对肺癌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聚集各路顶尖专家的智慧和力量至关重要。通过高质量的学术交流,不仅可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还能激发更多创新思维和合作机会,她特别提及了对年轻医学研究者的鼓励,希望他们能在这样的平台上获得灵感和成长,为未来的肿瘤治疗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教授致辞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杨矜记教授和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马智勇教授专程用视频连线的形式为会议送上了祝福。他们特别强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对肺癌的认识和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化,只有持续学习才能拥抱这些变化,以造福更多患者。虽然跨越了千山万水,他们的致辞却犹如亲临现场一般,给与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共鸣和鼓舞。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杨矜记教授致辞

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马智勇教授致辞

精彩的致辞之后,大会进入学术环节第一部分:《参天尽物、着手成春》,由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江北国际医院肿瘤科主任王立峰教授和云南省肿瘤医院综合科主任庄莉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首先由第一位讲者兼大会主席董晓荣教授带来了《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阐明NSCLC脑转移发生发展涉及肿瘤细胞、颅内特有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及周细胞等多种细胞间相互作用。肠道菌群通过其代谢产物调控脑转移发生发展,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防治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紧接着,来自山东省肿瘤医院科教外事部主任陈大卫教授带来了《免疫调节型放疗闭环研究新体系》,从放射与免疫治疗的远隔效应、梯度放疗、城墙基因以及不良反应等四个方面,深层次解析了免疫放射治疗晚期肿瘤的机制。放射治疗不仅杀伤肿瘤细胞,而且也影响其他免疫细胞,主要表现为激活树突状细胞,增强自然杀伤 T 细胞的功能,增强免疫抑制细胞的功能和分化,重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

接下来大会进入学术环节第二部分:《笃信立志、守正出奇》,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周蓉蓉教授和湖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主任韩光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张盛教授带来了《立体定向放疗在肺癌中的应用综述》,指出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已成为拒绝或不可手术的早期NSCLC的标准治疗方法,对于因高龄或合并严重心、肺等内科疾病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SBRT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在精确的影像引导技术下给予局部肿瘤以高剂量、低分割的放射治疗,可获得>95%的肿瘤局部控制率。

接着湖南省肿瘤医院肺胃肠肿瘤内科主任杨农教授带来了《非小细胞肺癌诊疗进展》,分别从早期和晚期等两个方面入手,全面而细致地回顾了NSCLC的最新诊疗进展,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的新研究、新药物和新技术的介绍。其中ADC药物的疗效及肿瘤电场治疗的内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之后大会进入学术环节第三部分:《砥志研思、惟是惟新》。由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李子明教授和襄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李青峰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病理科范军教授带来了《多灶性肺腺癌伴脑转移病例分享》,告诉我们多灶肺腺癌有高度异质性,对于多灶性肺癌需要对病理学和分子遗传学充分评估;同时发生EGFR基因突变及ALK基因融的病例要重视淋巴结转移灶的基因突变状态;EGFR基因突变及ALK基因融同时发生的病例发生脑转移或远处转移时,脑脊液或外周血NGS检测对于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随即由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孟睿教授带来了《肺癌免疫治疗的安全性——irAE诊治的体会和思考》,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及经验体会,从免疫不良反应的预防和风险评估;器官特异性的免疫不良反应临床管理;临床治疗原则;监测和随访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做了细致讲解。

最后由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徐双兵教授带来了《肺癌放射免疫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尽管同步/序贯放化疗后的免疫巩固治疗已成为不可切除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探索,包括寻找更好的生物标志物、改善不能接受同步/序贯放化疗患者的治疗,以及探索根治性放疗的预测方法,这些问题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随着第一天会议的圆满结束,大会主席董晓荣教授对所有出席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认真回顾了当天的各项演讲和讨论,对于每一位专家带来的深刻洞见和宝贵经验表示高度赞赏。也对即将到来的第二天会议表达了极大的期待。

 

大会第二天:12月17日

上午09:00,大会在董晓荣教授的致辞中精彩继续。她指出16号所有参会者已经度过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启发的半天,17号我们依然期待着众多学术大咖的精彩演讲以及每一位参会者的独特见解和宝贵经验的分享。衷心希望各位能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共同推动肺癌治疗领域的发展。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大会主席上海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肺癌转化医学研究室主任姜丽岩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放疗研究所所长伍钢教授分别为会议致辞。肺癌精准治疗一直是肿瘤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是我们医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在这个领域,科学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革新已经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会。而今天这个学术会议,让我们有幸能够在这个时刻相聚一堂,共同探讨肺癌精准治疗的最新进展、挑战和未来方向。

大会主席——上海市呼吸疾病研究所肺癌转化医学研究室主任姜丽岩教授致辞

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放疗研究所所长伍钢教授致辞

开场致辞后,会议进入学术环节第一部分:《广稽博考、精诚济世》。来自黄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名誉主任王钢胜教授、咸宁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舒诚荣教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执行主任艾小红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首先,伍钢教授给大家带来了《放射治疗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演进与拓展》,全面梳理了姑息放射治疗的昨天、今天、明天;告诉我们放疗与免疫/靶向/化学治疗的联合已取得一定进展;放疗介入的时机、剂量、技术需探索;放疗有无靶病灶优选需前瞻性对照研究。关于新理念新技术的普及推广:SBRT应用会越来越广泛,AI在放疗中的普及与拓展。姑息放疗的理念将会拓展与超越,治疗的目的不仅限于减症,应该向治愈努力。

紧接着,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钟文昭教授给大家分享了《驱动基因阳性肺癌新辅助治疗》。指出虽然新辅助靶向治疗并未常规推荐,但大量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对于EGFR突变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的高突变率,无论是疗效,还是安全性,新辅助靶向治疗相比新辅助化疗都更具优势。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提高了EGFR突变阳性可切除NSCLC患者的MPR和pCR;在包括罕见驱动基因在内的驱动基因阳性整体人群中,也有可观的MPR和pCR,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分析PL和DLN中免疫微环境的表型,可预测新辅助免疫治疗疗效。

接下来,大会进入学术环节第二部分:《陟遐自迩、积微成著》。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胸部肿瘤科副主任夏曙教授、襄阳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孙志华教授、随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主任潘东风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行政主任任胜祥教授分享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的精准分型》,指出随着肺癌系列致癌驱动基因的相继确定,多项研究表明靶向治疗药物大大改善携带相应驱动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延长生存期。肺癌的分型也由过去单纯的病理组织学分类,进一步细分为基于驱动基因的分子亚型。目前在肿瘤的早诊早治及治疗随访监测方面,MRD、ctDNA的检测并动态监测为肿瘤的分子层面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可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毕楠教授分享了《2023局限期小细胞肺癌进展》。指出对于T1-T2N0M0的早期SCLC,手术疗效优于CRT。而同步放化疗是LS-SCLC治疗基石,三种分割方案均可选择,高剂量可能带来获益,短程、大分割放疗前景可期。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优势已初步显示:但仍需高级别证据,以进一步明确最佳剂量、顺序、联合方式(高剂量放疗 vs 放疗联合免疫)等问题。

随即大会进入学术环节第三部分:《知命不惧、日日自新》。邀请到来自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蔡君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许斌教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肺部肿瘤放化疗科副主任徐禹教授共同担任主持。

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主任王慧娟教授为大家分享了《罕见突变的肺癌治疗决策》,指出最近批准的针对BRAF V600E、ROS-1、RET融合、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KRAS G12C突变、EGFR20插入和HER-2突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在晚期肺癌患者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可控的毒性,针对BRAF V600E、ROS-1、RET融合,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的晚期NSCLC,靶向治疗应该用于一,而KRAS G12C、EGFR20插入和HER-2突变的晚期NSCLC,靶向联合治疗或许会成为一线治疗的新标准。

最后,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李子明教授为大家分享了《ADC药物在晚期肺癌的研究进展》。除了热门的HER2、TROP-2、c-MET、Claudin18.2等靶点外,ADC药物的研究还向TRPV6、SEZ6等新靶点延伸,并有多种药物公布了首次人体研究结果。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ADC药物在肺癌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有效治疗选择。

大会特别设置了“博学慎思”环节,在为期两天的学术交流中,这一环节成为真知灼见的舞台。来自全国各地的肿瘤学专家于韶荣、井小会、冯继、张国伟、刘瑛、韩琦、罗红兰、鲁明骞、罗 鸣、杨玉梅、高霞、刘俊、张瑞光、李敏、孙 皓、魏明琴、刘翩、朱琳燕、雷章、董 爽、童凡等教授积极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不仅对肺癌的最新治疗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还就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患者护理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彰显了与会专家们的博学精神和对抗癌事业的执着追求。

随着这次学术大会接近尾声,大会主席董晓荣教授进行了最后的总结。她首先向所有为本次会议付出辛勤努力的肺癌界同仁表示了深深的敬意,对于武汉协和医院各级领导和团队成员的鼎力支持,也表达了衷心的感谢。随着肺癌治疗方式和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精准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得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更早地介入,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许多肺癌患者都能够获得更长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希望今天的交流能够激发大家对肺癌诊疗的新思维,推动精准化治疗的进一步发展。期待着明年的再次相聚,同大家一起继续携手前行,为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胸部肿瘤科主任董晓荣教授总结

 

稿源: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免疫治疗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抗癌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 电话:027-87670019 E-mail:guanhj3@163.com
鄂ICP备19003833号-1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