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专业委员会
成员名单 (2019-2023)
荣誉主任委员:周晓艺
主任委员:胡建莉
副主任委员:褚 倩、吴耀贵、邓 涤、周亚娟、舒诚荣
秘书:杨盛力
常委:胡德英、郑永法、王惠芬、陈阳阳、吴新、冉瑞智、龚志敏、骆志国、佐志刚、郭 蓉、卢驰、刘佳琪
委员:代艺、孙丽、熊静、黄燕华、韩娜、曾凡、罗瑞君、朱雪梅、谭冬梅、王华、王伟星、王珊、杨钧媛、王群、王国华、黄早早、
王清睿、殷学惠、魏明琴、何莎、蔡志强、刘俊、储音越、朱晓东、徐海平、严龙君、张华萍、周启志、柯珂、罗顺祥、郭俊
骄阳似火,热情如歌。2025年7月5日至6日,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常委杨盛力副教授率华中科技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防癌护爱,云上医讲”实践队,先后奔赴革命老区红安县人民医院与湖北航天医院,连续开展两场《繁忙的临床工作下如何做好健康科普》专题培训,为基层医务人员送去实用科普技能。 红安站:红色沃土播撒科普火种 7月5日,在红安县人民医院肿瘤科祝勇副主任的精心组织下,活动在该院肿瘤科拉开帷幕。杨盛力副教授紧密围绕中央宣传部等十三部门关于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国家卫健委《健康科普工作指导意见》,强调基层医护工作者是推动健康科普进乡村的关键力量:“临床工作者既要坚守救死扶伤一线,更要主动建强农村科普阵地,精准对接乡亲需求,让优质医学知识扎根基层、惠及群众。”同时面对基层医护人员普遍面临的“临床任务繁重、科普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他提出组建或加入科普团队、参与科普培训、让科普为临床赋能等解决途径,并通过“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案例,为基层医护工作者从事健康科普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孝感站:航天新城传递健康薪火 7月6日,团队转赴湖北航天医院,在肿瘤科袁琴主任的高效安排下,活动再度引发热烈反响。杨盛力教授以相同主题深化讲解,强调了科普也需要创新,其中不同专业合作、中西医结合就是实现科普创新的有效方法。“要把生硬的医学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让科普有温度、能共情。”同时他建议大家开展科普需求调研,实施“精准科普”。 践行使命:科普长路永不止步 短短两日,从红色沃土到航天新城,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以“科普为舟,仁心为楫”,在荆楚大地上留下坚实的足迹。"专委会将持续推进基层协作,完善肿瘤防控体系建设。通过系统化培训、技术赋能与长效帮扶,助力基层医护练就“左手治病救人,右手传播知识”的硬本领,为健康湖北建设注入不竭动力。 稿源: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 校对:管会君 审核:王惠芬
艾香未尽传医道,科普新程启宜昌。2025年6月8日,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期“科普基层行”活动在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宜昌医院)肿瘤科五病区会议室举行。 本次活动应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家玉主任、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常委郭蓉护士长邀请开展。继十堰站后,专委会杨盛力副教授再次启程,为该院医护人员带来专题讲座《繁忙的临床工作下如何做好健康科普》。活动延续“健康科普赋能基层医疗”主题,旨在深化医务人员对科普价值的认识,提升肿瘤防治知识传播效能,助力构建“医患协同”的肿瘤防治体系。 作为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合防治共建单位,该院对健康科普赋能基层有着深刻理解和需求。张家玉主任在欢迎辞中强调,在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探索高效科普路径,对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具体行动。 杨盛力副教授结合其创立的“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案例,深入分析了基层医护人员开展科普面临的普遍困难,如时间紧张、缺乏绘图及视频制作技能等,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他形象地指出“如果科普的稻田里我们不去种庄稼,就会杂草丛生”,鼓励基层医护人员克服困难,积极投身健康科普事业。 回望来时路,步步皆铿锵。自活动从襄阳启动以来,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科普调研团队已实地走访省内三十家医疗单位。通过深入调研和面对面交流,团队切实了解了基层在肿瘤防治科普方面的实际需求与面临的困境,这些宝贵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了重要方向。 肿瘤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专委会将继续携手各方,以专业和温度为基础,依托科研创新与科学普及,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征程中贡献力量,共同推动肿瘤防治事业发展。 稿源:湖北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 校对:管会君 审核:王惠芬
粽香时节聚医者,科普薪火传真情。2025年5月30日,当端午佳节的粽香开始飘飞之际,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已踏上新的征程,在十堰市人民医院隆重举办主题为“健康科普赋能基层医疗”第十四期专题活动。在十堰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二病区主任蔡晓军教授,二病区副主任、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佐志刚教授的诚挚邀请和精心筹备下,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常委杨盛力副教授带领专家团队深入鄂西北地区,为十堰市广大医务工作者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学术盛会。 活动当天,十堰市人民医院会议室座无虚席。大会主席蔡晓军教授开场致辞表示:“值此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我们以学术交流的方式践行医者使命,这既是对‘悬壶济世’传统的传承,更是对‘健康中国’战略的生动诠释。”佐志刚教授则从临床实际出发,强调了基层医院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杨盛力教授以“繁忙的临床工作下如何做好健康科普”为主题,结合其创立的“大学生快乐科普驿站”典型案例,系统阐述了医务人员将科普融入日常诊疗的实践路径。针对临床工作者常见的痛点,杨教授提出了系列解决方案:一是通过组建跨学科科普团队、善用AI工具等技术手段破解时间瓶颈;二是建议医护人员建立“临床问题日志”,记录诊疗过程中的高频疑问,开展需求导向的精准科普;三是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对提升科普深度的重要性。 在科普方法层面,杨教授重点分享了专业内容通俗化转化的“四化”技巧:复杂概念生活化(巧用日常比喻)、专业知识场景化(植入情景案例)、传播形式多样化、内容创作年轻化。他特别指出,创新是科普工作的核心驱动力,需要持续创新科普内容和传播方法。科普也可以合作,科普也需要合作。健康科普还需要不断注入青春力量,让科普事业薪火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现场学术氛围热烈非凡,在互动环节,十堰市人民医院的汤继英、张维、熊柳鑫、张潇剑等多位专家,就基层科普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杨盛力教授也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就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开展健康科普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最后蔡晓军教授总结高度评价了此次科普教学巡讲的意义,鼓励更多医生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积极投身健康科普事业,将专业知识传递给更多民众。 科普的终极追求,是让医学智慧真正融入百姓生活。我们愿化作春风,将健康的种子播撒在荆楚大地的每一寸土壤。展望未来,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将继续深化基层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一院一方案”的精准对接,让专业的肿瘤防治知识突破学科的藩篱,跨越认知的鸿沟,走进校园的每一间教室,深入家庭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健康教育的无差别触达,为全民健康构筑坚实的防护屏障。 稿源: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 校对:管会君 审核:王惠芬
作品名称:《肝癌退散!您的护肝必修课》 作 者:杨盛力、胡建莉、杨杉杉 推荐单位: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作品名称:《简单四招帮你减少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 作 者:杨盛力、魏静仪、徐小婷 推荐单位: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稿源:湖北省抗癌协会
作品名称:《我年轻,我会得癌吗?》 表演者:彭慧 推荐单位: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稿源:湖北省抗癌协会
湖北省抗癌协会 版权所有 地址:湖北省肿瘤医院/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南路116号 电话:027-87670019 E-mail:guanhj3@163.com
鄂ICP备19003833号-1 技术支持:京伦科技